一、东欧剧变指的是什么事件
东欧剧变,西方社会称之为东欧1989年系列革命,是指1989年前后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短时间内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事件。它是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它在1989年后开始剧变,最先在波兰人民共和国出现,后来扩展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人民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等华沙条约组织国家。这个事件以苏联解体告终,一般被认为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02-
东欧剧变 |原因
一、苏联干涉与压制: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炉,美苏冷战开始。基于国际形势的变化,苏联对东欧的政策逐渐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
1、把斯大林模式强加于东欧国家,中断了东欧国家独立自主地根据本国国情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
2、在处理苏联同东欧各国党和国家的关系问题上,苏联干涉东欧国家的内政外交,存在霸权主义的倾向。
3、在同东欧各国的经济交往中,存在着严重的民族利己主义,并通过抵制马歇尔计划,使东欧国家走向封闭, 脱离了世界。
二、官僚主义严重:东欧各国共产党执政的四十多年中曾发生过数次大规模的社会动乱,与官僚主义的作风有直接的关系。
三、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美国对东欧的演变政策确立于艾森豪威尔总统执政的后期,1958年制定的国家安全委员会NSC5811/ 1文件(美国对东欧国家政策声明)标志着艾森豪威尔政府对东欧演变政策制定的全面完成。杜鲁门政府时期,专门制定了针对苏联的“遏制战略”和“真理运动”,制定了“新美国世纪计划” 。1950年,中央情报局又设立了非政府组织性质的文化自由大会。
四、各国共产党的软弱: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五十年代时都曾遭苏联强势镇压反对势力,且都在八十年代时陷入严重的经济困难,政治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各执政党领导人被迫放弃集权政治的道路,把建立“民主社会主义”作为其奋斗目标,放松了对社会实施的高压统治,实行政治多元化,减弱了对反对派的打压,反对势力大增,通过大选建立新政权。
五、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
-03-
东欧剧变 |结果
在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等东欧国家,都发生了政权更迭、社会制度剧变的类似事件。
而且南斯拉夫一分为五,分为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南斯拉夫联盟(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联盟后更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6月3日,黑山宣布独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五个国家;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实现了统一。
苏联于1991年12月解体,冷战正式结束。
-04-
东欧剧变 |影响
冷战结束
苏联和东欧国家从盟友转为普通国家关系,苏美关系从冷战和对抗转向缓和与合作,以1985年11月日内瓦首脑会晤为转折,美苏关系开始进入比较持久和稳定的缓和时期。两国在不同级别上就不同的问题进行对话从此制度化。以东西方“冷战”为基本特征的两极体制解体,被多方位竟争的“多极化”格局所取代。
共产主义运动受重创
东欧发生剧变,苏联和东欧国家纷纷从非洲一些奉行“科学社会主义”的国家撤出,使它们面临着投资、贸易、援助减少的困难局面,这些非洲国家也纷纷进行政治转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谷。
北约东扩
东欧剧变后。社会主义的影响力显著减弱,西方国家的共产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少数小党自动解散,一些政党实行社会民主党化,改变党名,申请加入社会党国际,世界范围内共产党的数量,由20世纪80年代鼎盛时期的270多个,减少为147个。[15] 造成了北约三次东扩:1993年3月捷克、匈牙利和波兰成为北约的成员国;2004年3月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以及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加入北约组织;2008年4月布加勒斯特峰会同意克罗地亚和阿尔巴尼亚的加入。
中东欧国家艰难发展
中东欧国家在普遍经历转型性衰退之后,从2000年至2008年,走上了持续的经济增长之路;GDP2007年中东欧国家已经超过了1989年的水平。部分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后,经济增速加快,大大高于欧盟平均水平。
1990年以后,东欧实施了从1980年以来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发展中国家”实施的“结构调整政策”。部分国家(匈牙利、波兰、捷克、乌克兰等)特权阶层演变为政治权力精英。
在政治西方化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过快的体制转型是出现了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民众对新政策的反抗情绪高涨,有些国家出现了罢工浪潮,东欧各国均产生了政府频繁更迭或政府不稳固的现象。
二、苏联解体事件
1、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在电视讲话中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晚上7时32分,在戈尔巴乔夫演讲结束后不到半小时,苏联的锤子镰刀旗最后一次从克里姆林宫外降下。取而代之的是俄罗斯革命前的红、白、蓝三色旗。
2、俄罗斯接替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席位,所有苏联大使馆都成为俄罗斯大使馆。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于次日,通过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3、立国69年的苏联从此正式解体,苏联作为主权国家不复存在,原本15个组成国也恢复了主权地位。1991年12月31日午夜,正式解散。
4、在苏联解体之前,加盟国立陶宛于1990年3月11日率先宣布独立,其他加盟共和国、自治共和国等也纷纷加以仿效,先后发表了宣布恢复或收复主权的声明,称为“主权游行”,并开始制订实现独立的步骤和措施。
5、八一九事件后,除俄罗斯外的各加盟共和国全部宣布独立,在俄罗斯境内的鞑靼斯坦、车臣等地也出现了要求独立的主张。
6、苏联解体代表着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和两极格局的结束,并且使在雅尔塔会议形成的雅尔塔体系瓦解,很多原来被苏联控制的欧洲主权国家在苏联解体后获得了真正的外交自主权,美国也在苏联解体后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三、立陶宛怎么加入苏联
1、立陶宛是在1940年由苏联吞并的,不是自动加入苏联。
2、这是因为在苏联与纳粹德国之间的秘密协议中,苏联认可德国在波兰东部的势力范围,但要求自己在波罗的海地区获得影响力。
3、苏联派兵进入立陶宛,逼迫其政府签订条约同意接受苏联的保护。
4、此后,立陶宛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为止。
5、值得一提的是,在苏联军队占领立陶宛的过程中,曾发生了许多暴力事件和屠杀,导致了大量立陶宛居民的死亡和流离失所。
6、这也是后来立陶宛宣布独立时的重要原因之一。